<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公開回應網絡質疑 趣店羅敏的解釋被指“胡說八道”

    【IT時代網編者按】愣是要把這么一個不牢靠和不體面的生意夸張得牢靠,涂抹得體面,以至于露怯得如此明顯,也真是讓人開眼了。大晚上的,一篇CEO羅敏解釋外界質疑的訪談把我給逗笑了。

    在這篇題為《趣店羅敏回應一切》的文章里,羅敏回應了此前媒體和公眾對趣店向學生放高利貸、受制于支付寶和其風控系統的質疑。在談到趣店的催收問題時,羅敏說了一句讓大家都嗨得不行的話:

    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

    為了表明趣店的年化利率沒有超過國家對民間借貸36%利率的紅線,羅敏本人甚至還在文章下面留言,如果發現任意人發現趣店的名義和實際利率超過36%,羅敏將會直接提供100萬的贊助資金。

    一家現金貸公司,用戶在他平臺上借錢,過期不還就當白給,不會催債;如果有人發現平臺的借款利率超過36%,CEO重重有賞——如果真是這樣,趣店和羅敏懷揣的是怎樣的一種雷鋒精神啊。

    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估計都不會把這些話當真吧?可這種反常識的話竟然是從一個紐交所掛牌、市值百億美元的公司CEO口中說出來的,還是在公司遭受外界質疑的時候——羅敏到底真想要給公眾一個解釋,還是覺得自己無論說點什么大家都會照單全收,索性把話說得豪邁一點兒?

    不知道,也不重要。反正你在這篇文章里也看不到提問者任何從財務和專業角度的發問,沒有哪怕一點兒懷疑和追究的意思,完全是給了羅敏又一個往自己和趣店臉上貼金的舞臺。

    這不是把大家伙兒都當傻子又是什么?

    文章雖然名叫《趣店羅敏回應一切》,可一切質疑羅敏基本都沒正兒八經回應。被問到‘是否借錢給學生’,羅敏只說‘我們一旦發現一個人是學生,就拒絕借錢’;被問到‘有沒有教唆人在換不起錢的時候多方借錢’,他直接變成雷鋒‘不催款,當福利送了’;談到‘高利潤率’的話題,他又把趣店和京東類比,根本不管它們在財務上是不是同一類型的公司。

    還有比打馬虎眼更嚴重的:羅敏的話里不但有多處表達和事實不符,甚至還有部分內容與趣店招股書中的描述相悖。

    去年11月和今年10月,我曾分別在趣店宣布退出校園市場后不久,以及遞交招股書之后發表過兩篇調查報道。基于對這家公司的實際業務進行的詳盡調查,我做出的判斷是:趣店是一家完全攀附在支付寶身上、只負責找錢放貸、自身經營能力經不起推敲,甚至妄談商業道德的公司。(調查和結論詳見《校園貸三年興亡史:從集體狂歡到萬劫不復》、《揭開趣店上市的萬圣節面具》)

    羅敏的回應簡直讓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了:一個敢于向公眾撒謊、而且還是這么容易被戳穿的謊言的CEO,它的公司背后究竟還有多少謊言?

    下面我們逐條來看羅敏是怎么睜著眼睛說瞎話的:

    一、想要趣店停止催收,要么借款人死了,要么半年還不還

    沒有。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

    這句話把大家撩得最嗨,也最不著邊兒。

    關于催收的情況,趣店招股書178頁有非常詳細的披露:首先,趣店會通過發短信和自動打語音電話給借款人催款;如果沒有成功,趣店的催收人員會人工打電話給借款人,必要時還會上門當面收款。其中,如果用戶逾期20天以上,趣店會主動向芝麻信用披露。

    這一點簡單解釋一下。趣店在所謂的‘人工智能算法風控系統’上線之前,在風控上做的事情就是花錢請芝麻信用跑風控。而且,趣店享受支付寶近乎免費的流量的同時,全部企業賬戶和用戶之間的借款和還款行為都放在支付寶上,相當于完全向芝麻信用開放運營數據。因此,趣店會把逾期數據主動披露給芝麻信用。

    趣店說,只有三種情況下會停止催收:借款人死亡、被認定為欺詐、逾期達到180天以上或者催收達到一定次數。

    而且在趣店的員工當中,天津的222位員工,撫州的367人,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電話中心的運營,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分布在各個城市的負責催收的員工。這兩個城市員工總共占到所有員工的大概60%。

    另外,‘回應’一文一出,就有文章用截圖戳穿了羅敏的謊言,詳見《趣店真的不追債嗎?“戒賭吧”老哥是這樣說的》。

    對SEC和對公眾,羅敏究竟是對誰在撒謊呢?

    二、退出校園市場=拒絕讓學生分期消費?

    2015年以前我們主要借錢給學生。后來政府叫停了,我們就撤出了。現在我們一旦發現一個人是學生,就拒絕借錢。比如,一個人填的地址是學校宿舍,就拒絕。一個人填的地址跟學校有關,比如人民大學東門外的小巷居民樓,也拒絕。

    這句話的意思是,現在,只要我們發現是學生借錢,就不放貸。

    這種篩查學生用戶的方式,只有在從趣店平臺上分期購買商品的時候才成立,因為在現金借貸的時候完全不需要用戶‘填寫地址’,只需要驗證一下芝麻信用分。

    現金貸在趣店所有業務中占比高達83%以上,用不到20%那部分業務分辨學生的法子當成學生的篩選,這不是混淆視聽是什么?

    另外,在《揭開趣店上市的萬圣節面具》一文中,有多位獨立信源向我證實,趣店所謂的退出校園市場,其實就是停止地推。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存量。

    從趣店的歷史數據上看其中平均月活躍用戶數、活躍借款人數、新增借款人、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五個重要指標中,在2016年上半年這個關鍵時間點(也即趣店聲稱的徹底退出校園的時間點),沒有一個發生顯示出趣店退出了校園市場。

    退出校園市場這件事完全沒有影響到運營數據,這起碼能說明一點,趣店的用戶里仍有學生存量。

    去年4月,銀監會明令禁止非持牌金融機構向學生放貸。今年3月,趣店曾受到北京市互聯網金融整改辦的整改通知,這是銀監會針對互聯網金融管理舉措,以及現金貸管理舉措的一部分,而這場整改的要求正是‘將違規業務存量減少到0’。

    況且,你既然連學生用戶都無法完全識別出來,又何談做風控、做合規?如果能識別,為什么不按照規定清除存量?

    三、自己的風控系統什么樣,羅敏心里沒點兒數?

    我們的壞賬率低于0.5%,是業內最低水平,比信用卡都低。支付寶上面還有很多提供消費貸的銀行和公司,它們也是接入了芝麻信用,大部分壞賬率比我們高,這說明我們自己的風控在起作用。我們下單要借錢的用戶有4800萬,他們都有芝麻信用,只有30%多能借到我們的錢,其它都通過風控剔除了。

    羅敏的邏輯是,同樣‘接入’支付寶的芝麻信用,趣店的壞賬率低說明是自有風控在起作用。

    且先不論每家公司的對‘壞賬率’有著不同的定義無法直接橫向比較(比如趣店就只有M1+ Delinquency Rate by Vintage一個數據),要知道,雖然有一些公司也接入了芝麻信用,但并不會使用芝麻信用的風控分析服務。

    但趣店不僅接入了信用分,還為跑信用付了不少錢。

    招股書顯示,自從趣店于2015年11月開始轉向線上放貸、接入支付寶之后,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向螞蟻金服分別支付了620萬、1130萬的信用分析費用。

    至于羅敏口中所謂的‘自己的風控’系統,也就是那個在2017年第二季度剛剛上線的‘人工智能風控系統’,招股書里是這么描述的:

    對于新用戶的風險評估(所謂風控的主要部分)的A Score,其中有三項由芝麻信用直接提供,另外兩個是趣店無法獲取到的用戶信息——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信息來自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購物數據和微博賬戶。

    四、支付寶和趣店的關系,跟天貓和耐克能是一回事兒么?

    支付寶的分成比例一視同仁。我們分多少,其它的公司也分多少。這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就像天貓給耐克自營店和代理店的分成都一樣,各家靠自己的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競爭。

    支付寶的分成比例的確是一視同仁的,但羅敏避而不談的是,支付寶的資源并不是對所有第三方開放的,競爭這事兒根本不存在。

    如果打開支付寶app的用戶頁面,進入‘更多’時,你會發現其中絕大部份的服務都由支付寶本身或者阿里巴巴集團相關服務提供,僅有少數幾個第三方服務能夠擁有自己的入口。

    在這僅有的幾個第三方服務里,只有Airbnb(愛彼迎)是真正的第三方服務,其它的諸如餓了么、滴滴出行、ofo單車和來分期,都是阿里巴巴的投資企業,而且都是相當重要的戰略級投資。

    可這明顯跟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天貓上開旗艦店是完全的兩碼事——只存在持股,不存在競爭。羅敏打這個馬虎眼,顯然是在揣著明白裝糊涂。

    另外,阿里巴巴也不是對所有持股的金融公司都這么照顧。有業內人士向我透露,阿里雖然也是剛剛上市的眾安保險的持股方,但已經基本不再向眾安輸送什么利益了。

    五、普惠了誰啊你都

    盧泓言:有多少人會借900塊錢呢?

    羅敏:我們提供的實際上是線上的信用卡。中國只有2億人有信用卡,大部分在大城市。三四五線城市的人,進城務工的人,沒有信用卡。那些用信用卡購物的人,吃飯刷卡的人,不是掏不起這個錢,而是享受的分期付款,是一種金融服務,是一種習慣。我們就讓那些沒有信用卡的人也享受到了這個服務。有銀行想合作,給我們的1800萬借款用戶發信用卡。它們認可我們的這些用戶。 盧泓言:你們借出去的錢,用戶都是怎么花的。 羅敏:10%買了商品,比如手機電腦和鞋、鍋。接近90%是吃飯、在淘寶上購物、買車票。只有很少的才會提取現金。其實這就是他們的信用卡。

    趣店服務的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呢?

    趣店的商業模型來自歐美的‘Payday Loan’產品,也即發薪日貸款。在美國,發薪日貸款主要運營于線下,向那些連維持基本生活的開銷都有困難的人群發放小額現金貸款。它有幾個典型特征:

    放貸金額極小,在1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如此小的金額,不可能作為小企業或是小型業主資金周轉之用,只能是個人借貸。想想看,有多少人會為了幾百美元付出那么高的資金成本?

    利率極高。根據媒體統計,這種現金貸每100美元的年化利率高達391%;

    用戶重復借貸率極高。多家美國財經和社會媒體有報道,Payday Loan用戶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把上一期的借款還清之后轉手就會再次借款。相對應的,2017年上半年,趣店平均每個活躍借款人的借貸次數是5.8次。

    從放貸數額、用戶畫像和用戶行為特征等幾點可以看出,趣店與這些Payday Loan干的事兒沒什么不一樣。

    可就算在美國,Payday Loan也是一個過街老鼠般的生意:多數媒體對這一產品的評價非常負面,2016年,Google甚至決定在全球范圍內禁止Payday Loan類產品的廣告投放。

    我從來沒聽說過,寧可忍受如此高昂用錢成本的人,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借高利貸的人,是為了‘享受分期付款’這種‘金融服務’。

    這享受可是太費錢了。

    另外,趣店本身并沒有支付牌照,它的公司賬戶和借款人賬戶之間的往來完全是通過支付寶進行的。試問,支付寶用戶的錢款流向趣店又是如何獲知的?

    ‘回應’一文在開頭總結外界對趣店的質疑有二,一是商業上不牢靠,一是道德上不體面。可羅敏就偏不愿意悶聲大發財,愣是要把這么一個不牢靠和不體面的生意夸張得牢靠,涂抹得體面,以至于露怯得如此明顯,也真是讓人開眼了。【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以回應質疑的名義胡說八道,趣店羅敏公然撒了哪些謊)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在羅敏“回應一切”后 趣店股價在更多質疑聲中暴跌近2成
    公開回應網絡質疑 趣店羅敏的解釋被指“胡說八道”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