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 從格力電器的角度看,舉牌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為,一方面其買入的價格合適,另一方面兩家公司的業務關聯度高,有利于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但從上海電氣總公司的角度,如果其出售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控股公司,有利于其實現整體上市,但是也要看各方條件是不是合適。
舉牌江湖,國資頻現。
前腳擊退“野蠻人”前海人壽,后腳提著“禮金”示好海立股份(600619.SH),格力電器(000651.SZ)這次看上了一家上海國企。
9月20日晚間,海立股份公告稱,格力電器在8月29日-9月19日合計買入公司4331.5萬股股票,首次達到5%舉牌線。
同時,格力電器方面表示,“將根據證券市場情況,決定何時增持海立股份及具體增持比例”。
格力集團強勢舉牌海立股份
格力電器大股東是珠海格力集團,2017年半年報顯示,其持股10.96億股,持股比例18.22%。而珠海格力集團由廣東省珠海市國資委100%持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緊隨其后,連夜發來問詢函,要求格力電器補充說明:是否會進一步謀求海立股份控制權,是否有明確的后續增持安排,以及舉牌資金來源。
“上海電氣在上海市國資委支持下會保持對海立的控股地位”,面對新晉舉牌者,21日下午,海立股份大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一位高層人士如是表示,他同時還強調,“公司絕對不會出讓控股權,合作是開放的”。
格外引人關注的是,就在數月前,廣州基金與愛建集團(600643.SH)共同上演的股權之爭,迷霧還仍未完全散去。
那么,格力電器和海立股份,這一次會甜蜜牽手還是會上演類似的戲碼呢?
格力借舉牌整合產業鏈?
“第一是業務的融合,海立股份主要生產壓縮機,是我們上游的常年供應商,第二是產業的融合,作為空調的核心配件,海立股份的壓縮機有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希望雙方在產業鏈層面整合更加緊密,形成核心競爭力”。9月21日下午,格力電器一位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謀求產業鏈整合”是此次舉牌的原因。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全封閉式制冷壓縮機電機供應商,海立股份主營冰箱、空調壓縮機。2010年-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44億元、1.64億元和1.48億元,隨后兩年,其業績有所下滑,但2016年有所回升,凈利潤達1.76億元。
2017年上半年,由于國內空調業的旺產旺銷,其業績回暖,營收52.88億元,同比增長40.46%,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214.37%。
對目前的空調、冰箱等整機廠商格力電器來說,上述整合,無疑將擴大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半年報顯示,海立股份拓展了新能源車用壓縮機業務,其以持股75%的上海海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業務探索平臺。
盡管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車用壓縮機發展未達預期”,但是今年1-6月實現銷售2.37萬臺,同比增長8%,對應營業收入6692萬元,營業利潤1119萬元,凈利潤838萬元。
對于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格力就是要造車”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來說,或許雙方在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上,也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我們也有生產大巴車上的空調,這次買入主要還是考慮海立股份的核心業務,當然其新興業務也是相關的,不能分割開來看。”格力電器上述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一位浙江區域的券商人士則分析,“就算不是為了汽車,舉牌海立股份也能擴大格力電器的市場份額,鞏固行業龍頭地位”,他認為,“從業務的協同性角度,格力可能早就想入主海立股份了,只不過,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間和點位”。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格力電器在二級市場的“潛伏”可謂精準。
公告顯示,8月29日,格力電器買入海立股份996.94萬股,價格區間為11.64-12.078元/股,按照價格中間數計算,這筆買入累計耗資11822.71萬元。而8月29日,因控股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終止控股權轉讓,海立股份復牌應聲大跌8.89%,收盤僅為11.78元/股。
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粗略推算,格力電器舉牌海立股份累計花費在5-6億元左右。
“情況變了”
那么,身處事件核心的海立股份及其控股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面對“董小姐”的突擊舉牌,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21日下午,海立股份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正在準備回復交易所的問詢函”。
海立股份的背后站著巨人上海電氣
“上海電氣在上海市國資委支持下會保持對海立的控股地位”,海立股份控股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一位高層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暗示,“情況變了,目前不考慮出讓控股權”,格力電器應該與其“商量著辦,和氣生財”。
據海立股份2017年半年報,上海電氣總公司持股20.22%,同時上海兩大國資持股平臺上海國盛和上海久事分別持股3.49%和1.5%,由此,上海國資合計持股超25%。
而第二大股東杭州富生控股持股10.18%,其一致行動人葛明持股3.84%,雙方合計持股14.02%。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目前還僅僅持股5%。
對于尚未明確的后續增持計劃,上述格力電器負責人表示,“將根據市場情況考慮增持”,“如果海立股份大股東有意向轉讓控股權,我們后續也可以考慮參與”。
事實上,就在一個月前,上海電氣總公司公開轉讓所持海立股份股權一事戛然而止。
8月14日,其擬公開征集受讓方轉讓其所持有1.75億股,持股比例20.22%,該方案還獲得了上海市國資委原則上的同意。
彼時,以“受讓方具有國際市場拓展的成功經驗”、“受讓方或其實際控制人2016年資產總額、凈資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不得低于海立股份”等13個苛刻條件推算,市場猜測青島海爾極有可能是受讓方。
然而,在上述約定的8月14日-8月25日十個交易日未滿前,8月22日,上海電氣總公司突然以“協議轉讓股份的條件尚不成熟”為由,終止了該轉讓事項。
在8月28日的投資者說明會上,中小股東對終止事項拋出了22個犀利的問題。
海立股份及上海電氣總公司解釋終止轉讓原因為“外界暗指本次股份轉讓可能存在定向受讓方,相關受讓方資格條件的設置意在排除其他受讓方,導致終止公告發布之前,沒有收到任何意向受讓方文件”。
“外界認為,2017年上半年受天氣因素影響,空調壓縮機行業銷售情況良好,海立股份經營業績趨于改善,此時轉讓上市公司控股權,是對國有資產的低估,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和國有資產賤賣的嫌疑”也被認為是原因之一。
事實上,電氣總公司當時掛牌轉讓的交易定價基礎為10.54元/股,明顯低于格力電器舉牌最低買入價11.64元/股。
21日下午,對于此前是否有意向參與海立股份控股權受讓,青島海爾相關人士回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這是管理層的決策問題,不清楚情況”。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教授范柏乃對此評價,“從格力電器的角度看,舉牌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為,一方面其買入的價格合適,另一方面兩家公司的業務關聯度高,有利于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從上海電氣總公司的角度,如果其出售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控股公司,有利于其實現整體上市,但是也要看各方條件是不是合適。” 范柏乃認為。【責任編輯/古飛燕】
(原標題:格力舉牌海立,控股方稱:絕對不會出讓控股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