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七部委叫停的ICO 一半是貪婪另一半博傻

    【IT時代網編者按】“ICO”“區塊鏈”“去中心化網絡”……這些高科技的黑話你懂嗎?懂,那你可能曾經坐上財富過山車;不懂,恭喜你成功躲過一劫。中國的監管部門已經解讀出,這些障眼法都是“騙錢的”。


    9月4日下午,ICO的監管正式落地。央行等7部委聯合發文,I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一刀切”監管也已經落地。

    啥叫ICO,至于讓7部委如此大動干戈?原來,這是數字貨幣圈里自創的名字,或者說是數字貨幣領域里的IPO(首次公開招募發行)。

    世界上最為知名的ICO案例,是比特幣的對手以太坊。致力于推出新的虛擬貨幣的以太坊,在2014年9月募集到31531枚比特幣后,憑借這筆啟動資金,開發出以太幣,并成了比特幣最大的競爭者。相比以太坊在技術層面取得的成功,開發者的暴富故事,更吸人眼球。

    2016年,ICO模式進入中國,與比特幣當年的故事相似,中國人幾乎在最快時間,占據了ICO世界的制高點。在目睹小蟻幣、量子鏈等傳奇ICO項目上百倍的漲幅后,創業者和投資者們瘋狂了。

    那時,有的說ICO是“創新的融資模式”,有的說ICO是“泡沫”,但還沒有人說ICO是“非法集資”和“詐騙”。甚至在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里,也只委婉地表示“ICO在未來必將經歷繁榮與蕭條的更替”。雖然是唱衰,但在結束語中,《經濟學人》仍有保留余地地說,只有時間才會分辨ICO是另一個即將破裂的泡沫,還是一種能夠創造歷史的投資形式。

    募資狂熱之下,中國的一些ICO項目將白皮書做成全英文的,甚至有些干脆不給白皮書,馬勒戈幣、韭菜幣等匪夷所思的幣種登堂入室;薛蠻子也在跑步進入,聲稱“不喝泡沫,你喝不到啤酒”。

    一個沒有公司,沒有任何產品的項目,要通過 ICO 融資2億美元,所有過程不受任何監管,融到的錢(幣)輕易進入大佬的口袋。參與其中的精英們,難道真不覺得有問題嗎?

    其實,大多數人心里都清楚吧,但是他們或者是自己想進去坐個莊撈一筆,或者堅信自己不是接盤俠,或者把這個監管的空白地帶,看成類似美國西部淘金的蠻荒時代,超額收益是正常的,“泡沫推動科技進步”。

    這樣的博傻者有多少呢?7月25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了報告。監測發現,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43家,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而在另一份國際報告中,中國的參與者有200萬。

    ICO的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人性貪婪,在這個時候監管尤其不能缺位。還好,中國的監管部門認清了ICO的真面目:給ICO穿上了股權外衣后,使得原先的投資就變成了炒“幣”,而這個“幣”不含有任何的技術基礎和智能算法,這樣的設計明顯是非法發行“韭菜券”。

    火爆的ICO市場,終于被暴風驟雨澆了一盆冷水,一些想靠ICO暴富的投資者們,剛入場,就被套牢。然而韭菜割不盡,春風吹又生,誰知道下次“郁金香騙局”又是什么梗?【責任編輯/楊雅倩】

    (原標題:七部委叫停的ICO,一半是貪婪,另一半博傻)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七部委叫停的ICO 一半是貪婪另一半博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