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企業而言,每年還是有機會憑借出色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爭奪市場,小米這兩年的下滑,就是源于對手在產品上表現的優異。當然,對于對手而言是機會,對于小米也是機會,小米也可以通過推出超越競爭對手的產品奪回消費者。
小米在中國市場還沒有真正翻身,小米報春的信息已經在印度亮起來。
雷軍的印度夢不知道是春夢還是噩夢
3月28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他和雷軍以及小米印度總經理杰恩·馬努(Manu Jain)的照片,被印度人刷屏。這一次,雷軍除了光顧小米印度的辦公室,還參加了在新德里召開的2017年全球商務峰會,雷軍作了一個演講,題為“‘互聯網+’模式助推印度經濟發展”。在演講中,雷軍都表達了自己對印度市場的驚喜和興奮。
對于雷軍來說,這種興奮真是久違了。在2014年,小米一舉躋身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其估值超過45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初創公司。風光一時無二。
但是,巔峰時刻,事實上危機已經潛伏,接下來兩年多的時間,質疑小米和唱衰雷軍已經是壓倒性的。市場公布的數據也是印證了大家的觀點,小米在中國不但被華為碾壓,而且OPPO和vivo也輕松超越,最終小米跌出了全球前五。2016年四季度小米手機奪得了一個“第一”,只是這個第一是中國銷量暴跌四成,榮登跌幅第一。
2010年成立之后就一路走高的小米,就這樣出乎意外地掉頭向下,而高科技領域一家公司東山再起難上加難,其概率基本與中大獎差不多。所以,不會有太多人指望小米還能夠重新崛起。
希望總是在預期之外。任何人也很難想到,包括到今天,很少人會認可,印度市場很可能會成為小米全面復興的關鍵性力量。判斷印度市場的戰略,必須要有特別的遠見。目前熟悉印度現狀,或者注重追求眼前利益的人們,很難看到其中獨特的、巨大的戰略價值。
作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用戶市場,目前印度市場聽起來美妙動聽,但是看起來實在丑陋不堪。但是,5-10年后再回頭看,智能手機領域新的格局很可能是:得印度者,得天下。小米的再度崛起,需要借助新的重大戰略機會,印度市場無疑是其中一個。
當然,預示著小米春天的到來不僅僅是印度市場的亮點。一個月前的2月28日,小米舉辦了自主芯片的發布會。當然,要馬上將小米從低迷中拯救出來,芯片也不是立竿見影的法寶。預判小米迎來春天,必須從小米自身的改變以及智能手機競爭格局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看小米和雷軍自身這兩年的變化。可以說,直到今天,小米戰略依然有待破除兩大迷思:一是所謂的新國貨運動,貪大求全,動搖了專注和聚焦,也是2014年情勢逆轉的根源,迄今,雷軍并沒有改弦更張的決心;二是所謂新零售,準備大力度進軍線下,掉頭回歸傳統模式,希望以此奪回市場份額。此舉必然偏離專注于用戶運營的互聯網思維。
不過,有所調整的小米和雷軍,終于有所控制,沒有因此掉下深淵。只是因此錯失了三年時間的黃金窗口。雖然沒有導致全面失敗,但是依然在歷史上留下了最大的遺憾。畢竟,小米本來完全有機會一鼓作氣,成就一個偉大的公司。當然,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就是機會。小米更開闊的未來,還待雷軍繼續開闊視野,不斷戰勝自己,不斷超越自己。
與兩大迷思博弈和對沖的,就是推動小米重新崛起的兩大法寶:一是小米起家至今依然堅定不移的用戶運營思維,正如雷軍在演講中講的:“我們通過互聯網建立起龐大的粉絲群體,這使我們更容易和用戶互動,及時了解用戶的需求并快速迭代改進產品。
從2010年8月16日到今天,小米一直堅持每周五發布MIUI新版,已經連續更新超過了320周。”這一定海神針是小米沒有傾覆,而依然有機會的關鍵。也是小米區分于三星和華為的核心秘訣。
另一個法寶當然就是印度市場,印度有著與中國市場體量相當的海量用戶群體。對于產品思維的智能手機廠商來說,印度市場因為產品價格大大低于中國以及歐美市場,所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對于用戶思維的企業,那就是真正的富饒之地。
可以說,小米未來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大迷思和兩大法寶之間的較量,看誰的力量更大,決定了小米起伏的走勢。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雷軍自己能夠頓悟,從兩大迷思中走出來,那么小米必將勢不可擋。所以,企業真正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
當然,成就大事,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運氣的成分也很關鍵。小米今天正迎來一個好時機。首先,蘋果占領全球高端市場,對印度鞭長莫及。其次,印度市場的霸主三星因為炸機事件元氣大傷。而最重要的是,小米最難以招架的克星——華為,2017年制定了利潤導向的戰略方針,一味往高端猛沖猛打,為小米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尤其是印度市場,因為明擺著沒有眼前利潤,所以本來磨刀霍霍的余承東,也不得不全線收縮,暫時放棄了印度市場。聯想在印度市場一向表現良好,但是因為中國市場表現不佳,還在繼續努力之中,肯定會影響印度市場的力量。原本全面出擊的樂視手機,也因為整體調整,印度攻勢一時間也得收縮。而前幾年風頭最勁的印度本土智能手機廠商,這兩年出現了崩潰式的下滑。如此大好的競爭形勢,做夢也很難做到吧。
小米在2014年7月進入印度,前兩年也受到影響,人員沒有增長,基本處于蟄伏狀態。但是,業績一直在進步。尤其是之前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總裁雨果,這位來自谷歌的高管,以躲霧霾的理由離開了小米,回歸硅谷。此舉實際上也解放了印度市場。想想看,一個來自美國的主管要懂得中國市場都很難,如何能夠懂得更低端的印度市場。
2015年初,我在班加羅爾拜訪了小米辦公室,和印度總經理杰恩·馬努暢談了兩個小時,這位麥肯錫咨詢出來的小伙子,就像躋身硅谷大企業高管的很多印度人一樣,英俊而干練,兩眼都會發光一般。對于印度市場的判斷和分析頭頭是道,如數家珍。當然,對于小米印度市場的開拓,也顯露出無奈,聽命總部維持現狀的指示。隨著雨果離開,馬努接替了這個全球副總裁的位置,可以想象,不但解放了馬努,更使得印度市場豁然開朗。
前不久,紅米4A開售僅4分鐘便賣出超過25萬臺,瞬間涌入亞馬遜網站的購買者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甚至一度導致印度亞馬遜網站癱瘓。到目前為止,其單月銷量已經有150萬臺。預計今年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銷量可以突破1800萬臺。這個數字當然還無法與中國市場相比,但是,足以成為小米2017年強勁的增長點。雷軍預計2017年在小米整體收入會達到150億美元。
而2016年印度總收入超過10億美金。那么,2017年的占比也就是剛剛兩位數。但是,印度市場將是決定下一個十年的關鍵性市場。這個市場的戰略意義,因為價格因素,被諸多當今的強勢廠商所忽視。而對于小米,則是另一番天地。
以現在主打的紅米4A為例,產品價格為5999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630元。而恰恰這個價位,正是智能手機爆發的主戰場。印度市場對于高成本運作的蘋果、三星以及華為來說,就是一個很難下嘴的市場。如此低價,純粹依靠硬件,很難獲得足夠的利潤空間。
小米在中國一直倡導價格最優,苦行僧似的冒著天下之大不韙。這個苦功夫,在印度市場可以得到很好的回報:依靠低成本模式,依然可以獲取硬件上的一定利潤,同時在用戶運營的服務方面,打下基礎。互聯網的服務模式,規模永遠是第一位的。只要這種勢頭保持下去,5年之內,小米很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中第一個海外用戶超過中國本土用戶的公司。那時候的小米就豁然開朗。
中國互聯網有一個基本規律,誰贏得新網民的青睞,誰就能脫穎而出。那么,放眼全球智能手機的未來,可以說,得印度者,得未來!決定下一個十年市場格局的,印度市場比中國更具代表性。中國市場承前啟后,到今天基本已經釋放了潛能。目前,小米依然沒有徹底走出自己戰略的迷途,但是的確一步步走出低谷。扭轉局勢,其實比創造局勢更不容易!
與急功近利的中國市場相比,印度市場更有潛力,很可能孕育著全新的商業模式。因為下一個全球30億網民,印度就是其中的主戰場,而更多發展中國家市場,與印度市場更加接近。所以,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服務模式,未來的創新很有可能在印度市場而不是中國市場,磨練出來。今天互聯網創新,尤其是顛覆性創新,大多數不是全新創造出來,而是在業務運營中孵化出來的,最典型的就是亞馬遜的云計算。還有今天最火爆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沒有規模化運營的基礎,就是無米之炊。
與中國市場白熱化的競爭相比,印度市場強敵的缺席,將為小米贏得非常寶貴的時間。當然,這一次雷軍的印度之行,最大的亮點還不僅僅是和莫迪的合影。而是幾個非常關鍵的信號,一是印度市場開始真正成為小米新的、重要的增長點;二是仔細聆聽雷軍的演講,可以說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有了初步的、全球的視野和格局;第三當然還是印度市場的特殊性,這是可以醞釀奇跡的地方,至少對于智能手機領域來說。有了這些信號,加上中國的最新進展,即使今天的雷軍依然還沒有徹底擺脫自己的迷思,但是,對于小米和雷軍來說,春天的腳步的確近了。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責任編輯/劉凱】
本文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