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皮尤報告揭示未來10年互聯網面臨的四大威脅:政府干預、內容監視、追逐利潤、信息過載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斯諾登曝光的“棱鏡門”事件,再次讓各國拉響互聯網安全的警鐘。最近政府采購限制IBM和微軟Windows 9系統也讓國內企業對互聯網安全和漏洞,有所警惕。那么未來時間互聯網最大的威脅是什么?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羅列了從現在到2025年可能威脅網絡自由的四大問題。


    北京時間7月4日上午消息,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羅列了從現在到2025年,可能威脅網絡自由的四大問題,包括政府干預、內容監視、追逐利潤、信息過載。

    皮尤的報告對互聯網的未來整體持樂觀態度。該機構調查了1400位技術專家,其中多數人都認為2025年的互聯網環境不會較現在大幅惡化——但仍有一些強烈的反對意見。

    這些專家來自媒體、非營利組織、企業和其他很多領域。皮尤向他們詢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人們2025年通過互聯網獲取和分享內容的方式是否會較目前大幅惡化?有35%的受訪者回答“是”,65%回答“否”。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希望同時選擇“是”和“否”兩個答案,或者明確表示他們的回答只是代表一種希望,而非預測。

    皮尤隨后又追問了一個問題:自由和開放的互聯網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么?皮尤將相關答案歸結為四類。

    首先是擔心政府將繼續破壞互聯網的開放性。例如在2012年的敘利亞革命期間,該國的互聯網曾經被切斷。該報告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行為可能常態化,出現越來越多的封鎖和屏蔽措施。

    其次,很多專家還擔心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監控行為,這可能會對言論自由形成寒蟬效應。律師事務所Gardere Wynne Sewell互聯網法律專家彼得·沃格爾(Peter Vogel)說:“隱私問題是2014年獲取和分享互聯網內容最嚴重的威脅,沒有多少理由認為2025年將會發生改變,尤其是當網絡恐怖行為威脅網民和世界各地的企業時。”

    第三大威脅是企業過于關注短期利益,而忽視互聯網的自由理念。例如,很多電信運營商就違背了“網絡中立”原則,限制了一些網絡流量。除此之外,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同樣屬于這類擔憂。

    第四大威脅則是最令人意外的一項,那就是信息過載可能制約內容分享。換句話說,信息數量的過度膨脹可能將我們淹沒其中,找不到方向。

    預測未來并非易事,2025年的互聯網可能會比現在更加自由,也可能會受到上述問題的威脅,而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但無論如何,這份報告還是幫助我們了解了當今的專家對未來的最大擔憂。

    【IT時代周刊編后】互聯網自誕生以來,就從來沒有真正的開放過。除了政治方面導致各國對外網的屏蔽和帥選,作為企業的很多公司也對員工的上網行為進行監控,而現在興起的云應用和大數據也面臨著來自安全方面的各種威脅。這里面有政策和經濟機密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但是在這之外,網民的對于信息的需求也要得到保障,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開放精神。【責任編輯/馮敏】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國的一間獨立性民調機構。該中心對那些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的問題、態度與潮流提供信息資料。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皮尤報告揭示未來10年互聯網面臨的四大威脅:政府干預、內容監視、追逐利潤、信息過載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