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從史上最大收購到最大規模裁員,Intel該何去何從

    【IT時代網編者按】已經開始調轉航向的巨輪Intel未來究竟是走向更大的成功還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一時間是很難判斷的。既不能低估英特爾的強大能量,也不能保證轉型為其帶來重生。裁員對Intel而言并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兒,但能否押對產業的方向、踏準市場的節奏,才是Intel最大的課題。


    去年6月,英特爾完成該公司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以167億美元之巨收購Altera。然而,這樣的地震過去還不足一年,英特爾日前又宣布了該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1.2萬人規模再次令市場震驚。

    從買買買到裁裁裁,Intel究竟經歷著什么,未來又何去何從?應朋友之邀解讀英特爾此次裁員,那么今天就來叨一叨相關的數據和觀察。

    1.此次裁員為何裁,裁了哪些員工?

    2.PC的衰落,數據有多可怕

    3.失落的十年,錯過的與失敗的那些方向

    4.不得已的轉型,數據中心仍有巨大優勢

    5.裁員潮還沒有結束,全球半導體廠商誰比誰慘

    6.全美科技業轉型,36.9萬人大裁員或降臨

    7.下一代平臺不止一個方向

    8.成功or衰落?從IDF窺未來

    1.此次裁員為何裁,裁了哪些員工?

    對于擁有47年歷史的Intel,裁員正成為每年的“新常態”。美國時間4月19日,傳聞超一個月的裁員正式宣布2016年裁員計劃,將在全球裁去多達1.2萬名員工,約為員工總數的11%。2014年,英特爾也曾裁員5000人,2015年則在美國裁去1155人。與之前數字比較,今年的裁員規模要遠遠大于前兩年的水平,也是其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行動。

    聲明表示,裁員是為了加速英特爾向數據中心和物聯網領域轉型。受影響員工將在接下來兩個月收到裁員通知,整個過程將持續到2017年。英特爾聲稱,此次裁員將在今年幫助公司節約7.5億美元成本,但公司將在二季度財報中計裁員產生的12億美元一次性開銷。

    此次裁員并不存在任何陰謀,陽謀來看完全由PC業務不景氣直接導致。受到PC市場銷售量持續衰退沖擊,其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總經理施浩德于4月8日也離職,此前,在英特爾工作了24年的施浩德曾被認為有望接任英特爾CEO。財務長斯塔西·史密斯(Stacy Smith)也將離開現職,調到主導銷售和營運的新職位,而財務長位置的新繼任者目前尚未公布。

    值得閱讀的數據是,截至4月2日的這一財季,英特爾的凈利潤為20.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92億美元增長3%,比上一季度的36億美元下滑43%。英特爾第一季度營收為1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8億美元增長7%,比上一季度的149億美元下滑8%。也就是說,雖然占其60%營收比重的PC業務下滑,但整體而言,英特爾的盈利能力仍然是非常非常強的,并非因為盈利下滑而裁員。節省的7.5億美元成本對于財大氣粗的Intel而言,真的是九牛一毛,省錢絕不是裁員的初衷和核心原因。

    為轉型而裁員的Intel,在聲明中表示,未來公司的發展重心將重新聚焦在數據中心與物聯網市場上,并計劃加碼投資旗下具發展潛力事業,其中包括可變平板及電玩用芯片,持續將重心撤出PC市場。2015年英特爾在數據中心及物聯網方面的營收已成長了22億美元,并占其總營收的40%。

    2.PC的衰落,數據有多可怕

    根據市調機構據Gartner日前所公布調查數據顯示,英特爾2015年芯片銷售516.9億美元,連24年穩居全球半導體龍頭,目前仍是全球最大電腦芯片制造商。但由于Intel近60%營收仍來自相關PC芯片事業,使得它無法擺脫PC市場走疲沖擊。4月初施浩德的離職也從側面顯示了英特爾公司PC業務萎縮的事實,那么尋找移動互聯時代的新增長點,成為英特爾公司的必然選項。

    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達到6480萬臺,比去年同期降低9.6%。它同時預計2016年全球PC銷量會減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涵蓋電腦、平板和手機等業務的客戶端計算事業部雖然由于產品價格上升,在營收上增長了2%。但其各項銷售數據都出現下滑,平板業務的出貨量更是暴跌44%。即使是iPad,出貨量也在下降,高端PC有了VR市場的初步需求支撐,但PC市場依然無法重拾昔日的輝煌。

    Intel的幾大重要PC市場客戶也在忙著轉型,惠普和戴爾都轉向企業市場的IT服務,聯想也想在智能手機市場有更大作為。不過大家先做的事情都是裁員,惠普去年裁員3萬人、戴爾有1萬人裁員計劃、微軟也要裁員7800人。當然裁員并不是這些高科技企業不行了,而是企業適應市場,調整業務而轉型的需要。

    3.失落的十年,錯過的與失敗的那些方向

    幾乎所有的人都見證了Intel的錯誤與失利歷史。雖然英特爾毛利率超過60%,盈利能力非常強,但金錢并沒能幫助英特爾建立移動芯片領域的優勢。這個往昔的PC芯片霸主,沒能抓住移動互聯的機會,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興起,它卻未能將PC芯片市場的成功經驗復制在移動設備芯片市場上,手中的市場被高通、聯發科等ARM陣營的芯片廠商逐一攻占,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顧10年前,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正致力發展iPhone,英特爾卻拒絕為iPhone提供處理器,錯失了大好機會,另外的錯誤決定還包括賣掉XScale、嘗試做Atom處理器。其實英特爾曾發展過ARM架構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XScale產品線,不過此事業群卻決定在2006年售出給Marvell,沒想到后來ARM快速崛起,直到目前還主導整個移動市場。

    也曾經,英特爾試圖以超級筆記本來挽救這一產品的頹勢,但是無異于螳臂擋車之舉。

    2014年,英特爾花費數十億美元巨資打起“白牌”平板電腦的主意,通過巨額補貼的方式拉攏廠商合作,在中國南方,尤其是深圳,扶植了一批中小型廠商。這一措施一度效果明顯,2014年Intel順利完成了出貨4000萬顆平板處理器的目標,實際出貨達4600萬顆,但是此后隨著平板市場陷入低迷,補貼黑洞越來越大,Intel也逐漸難以為繼。

    財報顯示,Intel第一季度出貨的平板處理器同比暴跌了44%,分析師推測應該只有400萬顆。盡管現在仍有不少平板產品采納Intel Atom硬件方案,但整個市場已經輝煌不再,IDC預計今年平板市場規模將縮水5.9%,跌落到1.95億臺。

    喧鬧過去已是一地雞毛,高額補貼可謂血本無歸。根據Intel提供的數據,巨額補貼給其移動芯片業務造成了40億美元的虧損。Intel此番裁員就撤掉了不少與平板相關的項目,未來也不會一味追求出貨規模,而是關注利潤。

    4.不得已的轉型,數據中心仍有巨大優勢

    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隨著云計算興起,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和銷售量均出現大幅度上漲,使其營收達到40億美元,按年增加9%,占整體營收的29%。另外,物聯網業務的營收也出現了22%的增長,但其基數較少,在一季度的營收為6.51億美元。物聯網、內存、安全和可編程方案四個事業部加起來也占整體營收的17%。

    英特爾CEO科再奇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的轉型措施正在推動公司的長期變化,將進一步幫助英特爾確立在智能互聯時代的領導者地位,我相信,我們將會成為一家更有效率的公司,在業務上涉足更廣的范圍,而在執行上更加利索。”

    去年英特爾花167億美元重金收購的FPGA生產商Altera,將為Intel在利潤豐厚的高端數據中心領域繼續保持巨大領先優勢。因為大量企業向云端遷移,他們會從傳統的小型機向X86架構的服務器遷移。而英特爾幾乎壟斷了X86服務器的芯片市場,其對手AMD所占市場份額不到3%。按照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事業部總經理柏安娜的說法:“云計算、網絡轉型以及數據分析,正是這三大變化驅動了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

    目前,英特爾芯片在數據中心市場據悉已經占有接近95%的份額,Altera的作用仍主要集中在提升英特爾定制化芯片的能力方面,以及FPGA,從而繼續引領大型數據中心的發展方向,抵御有可能入侵的其他勢力,同時為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其他勢力”包括4月谷歌與托管服務器及云計算提供商Rackspace一起,開發基于IBM Power芯片技術的數據中心芯片,1月高通與貴州省政府成立合資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將生產基于ARM架構的數據中心芯片。除了Altera,Intel還研發新一代內存技術3D Xpoint和加強網絡業務來守住這塊護城河,為轉型過渡起到穩定基石的作用。

    5.裁員潮還沒有結束,全球半導體廠商誰比誰慘

    近期VR、無人機、機器人和智能設備持續走熱,各種黑科技不斷點燃電子產業的信心。然而,在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的大環境下,PC和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持續回落,市場缺少新的“大殺器”,各大公司在過去一年半的并購或重組大潮后,又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裁員潮。

    過去一年來,整個科技產業已經發出好幾萬份的裁員通知了。

    在芯片公司方面,Cypress在2015年3月以40億美元收購Spansion后,據報道已經裁員20%約1,600名員工了。6月,愛立信(Ericsson)裁員2,100人,其中包括1,700名研發工程師。高通(Qualcomm)在投資人的壓力下,也在2015年7月裁員15%約4,700名員工。8月,宏達電(HTC)裁員2,250人,而中國聯想(Lenovo)在相繼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的手機部門以及IBM的服務器部門后,也裁員了3,200人。

    博通全球裁員1900人

    今年初,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剛完成370億美元收購博通的交易(也是半導體行業史上最大的并購案),3月份國外媒體就傳出博通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1900人的消息。

    該公司還報告其2016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7.7億美元,同比下跌了4%。博通表示,預計到2018年,其裁員相關費用將累計達到約6.5億美元。

    東芝宣布裁員14450人,比計劃多30%

    今年4月16日東芝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4450人,比計劃多約30%。東芝目前正努力走出因會計丑聞造成的泥潭。東芝計劃在日本的裁員達到8430人,在日本以外的裁員達到6020人。

    東芝包括消費電子和PC在內的生活方式業務裁員人數最多,達到7610人。半導體業務的某些部門受影響同樣嚴重,裁員達到4590人。

    東芝此前將位于大分縣的圖像傳感器工廠出售給了索尼,使得員工人數減少了1100人。

    東芝估計,此次裁員將帶來420億日元(約合3.86億美元)的費用,其中包括提前退休計劃,以及幫助員工尋找新工作的成本。不過東芝已在截至今年3月底這一財年的集團利潤展望中考慮了這部分費用。

    三星大裁員10% 總部裁2500人

    據韓國媒體3月份消息,由于2016年資訊通信業務前景不明,三星18年來首度削減研發投資,同時裁減員工。三星電子今年將研發中心數量從去年的44家降至41家,其中包括關閉位于美國的電子材料研發中心和信息應用研發中心。2015年三星的研發投入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41億美元,在半導體行業里高居全球第二。

    同時,三星裁員10%,今年初以來三星電子已經在總部裁員2480人。去年底,三星電子總部有99382名員工,現在已降至96902人。為渡過難關,三星也是想盡辦法來提高公司營收。例如,提高零部件利潤,通過在GalaxyS系列旗艦智能手機中部署自家的Exynos 7420處理器來降低專利授權費等。

    除了智能手機、零部件和電視業務,三星電子還在虛擬現實(VR)領域展開投資,并推出了Gear VR虛擬現實頭盔。此外,三星還成立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部門,并與SEAT、SAP、寶馬和松下在相關領域展開合作。

    諾基亞回歸手機,裁員萬人

    日前,諾基亞宣布啟動全球裁員計劃,此次裁員主要是為了削減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成本,并預計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據悉,諾基亞計劃在芬蘭裁減1300人左右,德國裁員1400人,法國裁員400人。據知情人士稱,諾基亞預計裁減1萬至1.5萬員工,最高占總員工數的14%。早在2015年10月29日,諾基亞便指出在研發、區域和銷售機構,以及職能部門等重合較多的領域,將會有比較大幅度的人員精簡。

    此次,全球裁員計劃為全球協同增效轉型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預計在2018全年實現與阿爾卡特朗訊合并而帶來的9億歐元的運營成本協同效應。據悉,諾基亞將在季度財報中報告協同增效轉型計劃的進展。

    同時,諾基亞正積極應對市場挑戰,逐步將資源配置到面向未來的新技術領域,如5G、云和物聯網。除此之外,諾基亞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在辦公場所、服務、采購、供應鏈和生產等方面節省開支。

    臺灣背光模組廠掀裁員潮

    臺灣經濟日報消息,背光模組雙雄瑞儀、中光電驚傳裁員或停止部分生產線作業。瑞儀、中光電同屬蘋果概念股,生產的背光模組是面板關鍵零組件,兩大廠傳出裁員或縮減生產線編制,反映蘋果拉貨動能不佳,面板景氣仍處于低潮。

    根據竹科、中科及南科管理局統計,今年首季各園區廠商裁員人數分別為508人、592人及287人。其中,光電產業裁員人數占各園區比重為47.4%、96.5%,及63.4%,均是各園區之冠,顯示光電業仍是景氣相對低迷的重災區。

    瑞儀、中光電是國內背光模組雙雄,生產面板業鏈關鍵零組件,并且都是蘋果供應鏈的一員,供應iPhone、iPad mini等蘋果知名產品背光模組。瑞儀、中光電同步傳出精簡人力,凸顯面板業景氣仍低潮與蘋果拉貨動能不佳兩大問題。

    JDI日本關閉兩工廠中國3座工廠集中一處

    3月份,日本顯示器宣布將在日本關閉兩條液晶顯示器(LCD)生產線(在2016年內,日本愛知縣的東浦工廠和千葉縣的茂原工廠將分別關閉部分生產線。),因該公司需要提高利潤率,為開發下一代技術籌措資金。

    該公司還考慮重組在中國從事制造的子公司,中國蘇州和深圳的3座液晶面板檢測組裝工廠將在年內集中于1處,淘汰工廠或被出售。預計中國將有數千人被裁員。日本顯示器將提高生產效率,對抗競爭對手的韓國企業。日本顯示器曾與夏普討論過合并,如今夏普將并入鴻海旗下,因此將單獨加快推進生存戰略。

    6.全美科技業轉型,36.9萬人大裁員或降臨

    Global Equities Research的分析師Trip Chowdhry指出,英特爾的轉型背后是全美國科技業的轉型,而轉型之中,全美科技企業在未來12個月將裁員36.9萬人。

    以下是各大科技公司的裁員人數明細:


    Chowdhry指出,帶來科技業裁員潮的原因顯而易見。科技業正轉型至云計算機服務和移動端應用,這讓每個員工的產出都大幅增長。而對科技公司來說,這意味著中端、后端辦公室正在消失。

    7.下一代平臺不止一個方向

    現在資本市場追捧的是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亞馬遜、Netflix、特斯拉等公司,英特爾、IBM、惠普、雅虎等曾經的老牌熱門公司都深陷轉型的泥沼。英特爾把轉型的希望押注在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業務,看起來和IBM差不多,或許因為他們都是硬件領域出身的緣故。然而,對于大型公司來說,想轉型不是那么容易的。目前,Intel結合趨勢和自己的專長,將重點投向了物聯網和云計算,應該說是最合適的,也算摸著石頭轉型。

    2016年,消費電子市場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預測,由于中國手機市場走向成熟,智能手機在2016年的增長率將從兩位數降至個位數。人們開始搜尋手機之后的下一個機會。

    跟ARM、高通等廠商一樣,英特爾也認為物聯網是未來。但與Facebook等企業不同,英特爾又覺得,未來爆發的不會是虛擬現實頭盔這一種平臺,而是像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那樣,出現無人車、智能家居、無人機等大量計算平臺。

    “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500億臺互聯互通的設備,而目前,這類設備一共只有150億。”這是英特爾高管經常在演講中使用的數字。

    為了不再錯過這一市場,英特爾正大力推廣Curie芯片模塊和RealSense實感技術。Curie是一個紐扣大小的芯片模塊,可以安裝在滑板、服裝、眼鏡等物件上,形成物聯網。實感技術則主要依靠幾個攝像頭對外部環境進行3D掃描,從而讓機器能夠感知物體的深度。

    自從2014年在CES上首發之后,實感技術便成為英特爾推廣的重點。英特爾感知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鮑克勤表示,實感技術潛力巨大,因為一旦機器能以3D的視角看世界,就好像動物有了兩只眼睛,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將更為全面。在今年的CES和IDF上,英特爾都拿出不少實例,包括幫助無人機識別障礙物、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身份驗證、根據臉部表情變化來感知人類情緒等。

    實感技術的市場應用需求當下仍在培育期,今天的物聯網也只有在一些“點”上的成功,還沒有由點及面,還在起步的早期階段。物聯網的很多技術都已存在,但問題是成不了消費者的剛需,許多商業模式無法落地。CEO科再奇也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物聯網的布局只能是長期。他以無人汽車為例說明,物聯網有一定的開發周期,即便現在開始設計,最終用到車上也已是2018年了。

    8.成功or衰落?從IDF窺未來

    已經開始調轉航向的巨輪Intel未來究竟是走向更大的成功還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一時間是很難判斷的。既不能低估英特爾的強大能量,也不能保證轉型為其帶來重生。裁員對Intel而言并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兒,但能否押對產業的方向、踏準市場的節奏,才是Intel最大的課題。

    剛剛結束的IDF上,Intel竭力成為智能互聯與創客產業的推手,將“萬物數字化”、“云計算”、“智能互聯”作為了三大發展創新的重點。在不斷提高原有芯片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智能互聯網的生態系統。

    紐扣大小的英特爾?Curie?開發平臺的巨大潛能

    居里平臺能夠捕捉詳細數據,包括高度、旋轉、運動軌跡等,并且用直觀的圖案信息表現出來。這得益于它擁有強大計算力,并且集成了圖案匹配引擎。IDF上演示了武術大師佩戴內嵌Curie的手環腳環,再出的一招一式,居里就可以讀出她的每一個動作的名稱:格擋、出拳、側踢……居里平臺的知識生成套件將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屆時創客產品的開發將變得更加簡單直觀,創意的想法將很容易變成原型產品。

    英特爾?實感?技術帶來最勁爆的信息

    實感技術從誕生起就是英特爾的明星產品,將傳統的平面圖形捕捉,變成了3D圖形的捕捉,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電腦、平板、手機等個人消費產品上。但是該技術的未來前景不僅于此,它的研發原理來自于人眼,現在英特爾要將這雙電子眼賦予機器,讓它們看清世界。

    針對最新機器人的開發,英特爾已經啟動交鑰匙計劃,將英特爾實感技術做成開發套件,發給在機器人領域有所企圖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了地面行走的實感機器人開發套件,它包含機器人開發板和R200攝像頭,目前這套套件已經可以提前預定。例如,CES上亮相的明星機器人Ninerobot公司生產的賽格威,就是使用這款套件搭配Atom處理器開發的。賽格威機器人可以識別跟它說話的對象,并且實現對話、跟隨、動作識別等各種功能。

    當然除了地面行走的機器人,英特爾還給無人機廠商推出了類似的套件,它的名字叫做AERO。AERO平臺提供了開發板+SSD存儲+LTE通信模塊+英特爾?實感?攝像頭的組合,尤其是它的開發板,提供了100針的自定義接口。這就意味著開發者可以有充分的空間,為無人機做各種個性化的定制。


    IDF同期,英特爾還舉辦了英特爾智能硬件大賽第二季的十強首秀,充分展現了“爆米花”的創新活力。大賽由英特爾硬享公社發起,自去年底啟動以來,吸引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學生、創客社區成員、初創團隊在內的創新人士,他們利用英特爾技術與平臺,將各種奇思妙想轉化成為現實應用。

    與第一季大賽不同的是,英特爾提供了更豐富的技術資源支持,包括Curie模塊、Genuino 101開發板、Edison計算平臺、基于凌動處理器的開發板等。此外,大賽不再由英特爾獨立舉辦,而是聯合五十余家合作伙伴聯合招募的方式進行,合作伙伴涵蓋了智能硬件產業鏈的核心領域,包括專業媒體、創客空間、創新社區、孵化器、生產制造廠商、工業設計、銷售渠道、軟件開發商、云服務平臺、風投機構等。【責任編輯/閆紅玉】

    來源:年年有余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從史上最大收購到最大規模裁員,Intel該何去何從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