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電競電影里的故事再勵志,也無法改變中國電競過于浮躁的現(xiàn)實

    【IT時代網銳觀察】電競、電影,一字之差,一個是體育,一個是娛樂,而現(xiàn)在,其實它們都是娛樂了。只是,作為體育的電競,似乎尺度更大,走的更遠,就如一個想在娛樂圈崛起的新秀一樣,不斷的制造著花邊。


    電子競技沉寂十多年后,卻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里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那些以電競主播搏眼球的在線直播網站,在2016年伊始,更是以“造人事件”、“直播車禍”等諸多不雅新聞,沖擊著受眾的神經,也挑戰(zhàn)著社會的道德底限。

    電子競技擁有完整的產業(yè)鏈,在電競崛起過程中,那些本質上和電競無關的周邊產業(yè)出現(xiàn)亂象,其實不足為奇。幾乎每一個互聯(lián)網產業(yè)都走過同樣的路線,僅僅游戲這一個領域,無論是客戶端網游、網頁游戲還是手機游戲,在興起之初,都有各種“很黃很暴力”的推廣。當然,隨著產業(yè)的逐步穩(wěn)定,那些無聊話題日漸消歇。

    而在另一頭,對電競的關注,也讓一些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找到了“互聯(lián)網+”的由頭,尤其是在2015年瘋狂炒作IP(知識產權)的電影產業(yè)。這不,2016年年初,號稱中國首部電競題材電影的《電競高校》開拍了,而且陣容頗為豪華,演員隊伍中包括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總決賽冠軍李曉峰(“魔獸人皇”)、WE戰(zhàn)隊成員魏漢冬(草莓)等諸多電競明星。從電競選手轉行做電競在線直播解說嘉賓,再轉到演電影,步子邁得不可謂不大。只不過,我看到這則新聞時不禁想知道,李曉峰對這樣的宣傳造勢到底作何感想。

    其實,這算不上第一部電競電影。2008年就有一部名為《電競之王》的電影登陸院線。而在這部以李曉峰個人成長歷程為藍本的勵志電影中,李曉峰自己就是主演之一。當然,該部據(jù)說票房達2億元、片長不過50分鐘的影片,并沒有搭上當年極度火爆的網游的順風車,也沒有讓人們對電競、電影留下多少記憶。估計這也是《電競高校》敢于自稱為首部電競題材電影的原因。

    據(jù)稱,《電競高校》4月份可能與觀眾見面,屆時會有什么樣的票房表現(xiàn)尚不得而知。但僅僅看當下劇透的情節(jié),依舊延續(xù)著傳統(tǒng)勵志影片的套路,電競之星在電競高校中經歷成功和失敗的大起大落,收獲友誼和愛情,等等。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我突然有點懷念少年時守著電視機看日本電視連續(xù)劇《排球女將》,每每期待小鹿純子打出所謂的“晴空霹靂”大力扣殺時,總有一種歡呼雀躍的感覺。《排球女將》也是跨界產品,那可是由地道的同名日本漫畫改編的。

    電子競技這個當下頗為小眾的體育項目,如要取得更大發(fā)展,或許需要電影等大眾娛樂產品助其擴大影響力。只不過,豆瓣網上有句評價《電競之王》的話語頗有深度,“中國電競可能就像這部電影,想說玩游戲也能玩得有理想;但不管怎么表達就是表達不好,最后還是淪為一群不愛學習愛游戲的人互相找存在感也互相排擠的地方。”誠如斯言,電競圈的現(xiàn)狀確實有點這樣,還真不是電影夸張。【責任編輯/閆紅玉】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chuàng)客100創(chuàng)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lián)網IT、傳媒知名企業(yè)和個人。創(chuàng)客100創(chuàng)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lián)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chuàng)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電競電影里的故事再勵志,也無法改變中國電競過于浮躁的現(xiàn)實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