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區塊鏈”投機邪風驟起 玩家成莊家、投機者和肉雞


    邪風驟起

    近日,朱嘯虎、陳偉星等大佬關于區塊鏈的互懟再次引發了輿論對區塊鏈的關注。本來以為,隨著互金協會發文點名迅雷鏈克,2017年底刮起來的這股區塊鏈熱潮能快速熄滅。沒想到,這股邪風不僅能一直持續到現在,反而愈發熱鬧了。

    為何稱之為邪風?

    在《真正的區塊鏈風口,該是怎樣的?》一文中,筆者曾提到區塊鏈之于企業的兩種價值,“一種是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帶來的或業務流程的重塑或資源的節約或效率的提升;一種是區塊鏈內的代幣演變成虛擬貨幣后的炒作空間”,這兩種價值一正一反,決定了區塊鏈風潮是清流還是邪風。

    區塊鏈的第一種價值已經無人否認,也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各大巨頭的重點布局方向,不過鑒于技術層面還存在不少局限,需要循序漸進,短期內并不具有炒作空間;第二種價值側重于代幣,具有金融工具的屬性,天然存在炒作空間。

    2016年的那波區塊鏈熱潮,參與者為金融機構和巨頭,推動者為政府組織和專家學者,重心是建立區塊鏈聯盟,推動區塊鏈在產業層面的落地,聚焦的是區塊鏈的第一種價值,是為清流。

    近期的區塊鏈熱潮,參與者為ICO創業者和各類蹭概念的企業,推動者為幣圈大佬和投資人,重心是發行代幣,追逐區塊鏈概念背后的財富效應,本質上是割韭菜、收智商稅,是為邪風。

    這股風潮,起于2017年各類虛擬代幣暴漲帶來的造福效應,繼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大佬涌入,試圖分一杯羹。很多人高舉著“區塊鏈重塑世界”的旗幟,干著“發行/炒作代幣快速致富”的勾當。

    莊家、投機者和肉雞

    在一個典型的ICO項目中,里面有三類玩家:莊家、投機者和肉雞。

    莊家是代幣發行者及其利益相關方,如為各類ICO項目站臺的大佬等;

    投機者則是早期的參與者和自以為資深的投資人,他們通常有多年的投資投機經驗,在摸爬滾打中自以為是經驗豐富,有些曾是資深股民,有些熬過了虛擬貨幣早期投資的漫漫長夜,有些可能是曾在龐氏騙局中成功脫身的幸運兒;

    肉雞則是純粹被致富夢和高大上概念迷惑的小白投資者,他們對投資風險一知半解、卻又對財富充滿渴求,哪里都有他們的影子。

    若只是莊家和投機者的游戲,兩者斗智斗勇,如同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倒也罷了。真正可惡的則是,利用大眾對區塊鏈的信仰,把吃瓜群眾誘騙了進來做肉雞。在這個游戲中,莊家吃通吃,投機者吃肉雞,肉雞的錢包,是二者共同的覬覦對象。

    如何區分投機者和肉雞呢?一般而言,識破騙局但仍參與其中的,便是投機者;其余的,便是肉雞。

    問題的關鍵,便是把肉雞誘騙入局。何為誘騙,描繪一張光明的致富前景,是為誘;明知該前景希望渺茫仍大力鼓吹,是為騙。

    在e租寶的案例中,平臺打著“融資租賃、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高大上的幌子,干著龐氏騙局的勾當。將e租寶包裝成互聯網金融的新秀和普惠金融的先鋒,是為騙;通過提供較高的收益率刺激投資者的致富欲望,是為誘。

    當年的很多吃瓜群眾,不懂普惠金融、也不懂互聯網金融,但相信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是未來的方向,因為這一點可以從很多權威渠道得到佐證,政府文件就三天兩次地在鼓勵普惠金融的發展嘛。所以,當他們把e租寶與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同起來,就成功入局,成了肉雞。此時,越是對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深信不疑,對e租寶反而越有信心,崩盤時也就越受傷。

    當前的很多ICO案例中,發行者將自己包裝成擁抱區塊鏈的弄潮兒,一個白皮書和一句“hello world”就給自己鍍上了濃濃的科技色彩,是為騙;高調地宣布自家項目相比以太幣和比特幣的創新優勢和“劃時代”意義,或明或暗地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漲幅作為榜樣,是為誘。

    很多參與者,不懂區塊鏈,也不懂國家禁止ICO的原因,但相信區塊鏈是未來的方向,這一點也可以從很多權威渠道得到佐證。同樣,當他們把代幣發行等同于區塊鏈創新時,就成功入局,成了肉雞。此時,越是對區塊鏈深信不疑,對各類虛擬代幣反倒越有信心了。


    無意義的互懟與爭論

    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監管嚴禁之后,各類變相ICO項目依舊在圈錢,邪風鼎盛,于是不少人站出來指責,如朱嘯虎公開宣稱,“不要拉我各種進3點鐘群。有些風口寧愿錯過,有些錢寧愿不賺,大家晚節保重”。

    只是,這種爭論從來不會有一個結果。面對指責,莊家和投機者有一套自洽的邏輯:宣稱自己在參與區塊鏈的偉大實踐,而代幣發行只不過自己改變世界的工具。至于代幣增值后賺取的巨額財富,則不過是勇敢和創新的酬勞罷了。

    除非項目崩盤,否則誰也不能在邏輯上證偽這套說辭,于是乎,互懟和爭論并無意義,很多時候,不過是咒罵騙子無恥罷了。一旦從講道理扯到人身咒罵,對方一還嘴,就成了群毆之勢,徒有熱鬧、了無意義。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一項新生事物,都是利弊并存,難以充分提純。代幣系統引發的投機潮,是區塊鏈技術在滲透推廣過程中的弊病,同樣難以根治。

    一方面,代幣本身兩極分化,既有圈錢欺詐的空氣幣,也有比特幣和以太幣。前者人人喊打,取締打壓容易形成共識;后者有區塊鏈場景支撐,支持者眾多,取締打壓缺乏共識。問題是,只要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旗幟還在飄揚,空氣幣便會層出不窮,禁而不絕。

    另一方面,代幣體系在區塊鏈上運轉,跨境、去中心化,單一國家的限制效果有限。事實也擺在眼前,前有監管機構鐵腕整治,后有央媒多次點名批評,再加上鏈圈大佬提示風險、巨頭機構公開發文與之撇清關系,各類變相ICO項目跨境出海,依舊在那里,影響力和滲透范圍不減反增。

    黃雀在后

    人性之貪婪是誘發代幣投機狂潮的本源性因素,截斷財富效應才能從根本上對治貪婪。一件事情若無人從中獲益,自然也就消停了。

    投機交易是零和博弈,開始是莊家和投機者賺肉雞的錢,當肉雞不夠用時,自以為聰明的投機者就成了肉雞,莊家開始賺投機者的錢,投機者也血本無歸時,交易活躍度趨零,市場崩塌。看上去,莊家成了終極的獲利者,擁有了巨額財富。

    不過,正如范仲淹詩云,“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后人在后頭”。

    莊家可以捕蟬,焉知不能黃雀在后?

    逐利之風鼎盛,非重拳不能治也。【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區塊鏈”的這股投機邪風還要吹多久?)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半年報探營262只區塊鏈概念股成色:集體避談相關收入
    【觀點】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未來何在
    中國第一批區塊鏈科班學生將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畢業
    【區塊鏈】爭搶“頭名”身份 區塊鏈服務商跑馬圈地

    精彩評論